2008年7月25日星期五

不能像过眼的烟云

一回到家打开房门,看见我桌上放着几十粒山竹,第一反应就是:
“我的天啊!”
说了数十遍,我冷静下来,迅速找袋子把它们装起来拿走。

看到山竹,第一件联想到的事情就是:“很多蚂蚁的。”
“爸爸放的咯,叫他不要放了。”
有没有搞错?把蚂蚁放在我的书桌上?!

很多水果我都能接受。如果真要挑水果来吃,不吃的就只有柠檬。
我问:“柠檬是水果吗?”
百度:“是很好的水果,有丰富的维C,孕妇的最爱。”

狗一年相等于人几岁,最近在讨论这个问题。以前听说相等于人7岁,又听说3岁,现在我亲自出马。

狗出生后的前三个月算做人类的三个年头,如果你的爱犬现在六个月大就等于10岁的小孩。如果你给你的爱犬庆祝周岁那么他已经是人类的20岁了。从这里开始狗的一年算做人类的四岁;2=14,3=28,U,以此类推。到了狗狗12岁的时候科学家又有另一种计算方式:12=65人类年龄,13=70,14=75,15=78,16=82,17=86,18=90,如果你的爱犬活到19岁就相当于人类的94岁了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载自百度

嗯,其实还是看不是很明白。
随便啦。我的狗应该是在我1,2年级就被领回来养了,15-8=7
2=14
7=84
没有算错的话!!哇,就84岁了耶。可是那边写,12才=65,那7就又不可能哦……
总之应该很老了啦。

因为所以,每天早上我都会对她说拜拜,深怕放学回到家见不到她了。

上次不专心地上着华语课。

说起华语,又想到这个问题。华语与华文之差。

汉语是汉族的语言,是中国各民族的族际语言,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。其标准语——普通话,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。

  汉语在海外华人社会有不同的名称。例如,在东南亚一些国家,华人把自己使用的民族共同语称为“华语”,不仅用来区别于各自原来所使用的汉语方言,同时也用来作为自己华族身份的标志。也有一些国家中的华人社会用“普通话”“中文”“国语”“汉语”“华文”“中国话”等名称,其含义有时相同,有时又不尽相同

。  就“普通话”“国语”“华语”这三种称说来讲,一般认为名称不同,而实质相同:指的都是我国全国通用的普通话;在中国大陆称“普通话”,在中国台湾称“国语”,在新加坡等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称“华语”;三种称说不是相互排斥的,而是相互补充的。这种看法是否完全准确,还可进一步讨论,但它们对正确地认识华文教学的确是有益的。

(答案在这里!!)

  人们有时候还区分华语和华文。例如,有的国家就用“华语”表示口语,而把书面语称为“华文”。

  我们这里把华语定义为以普通话为核心的全球华人的共同语,即它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,同时既指“语”,也指“文”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“华文教学”指的就是华人共同语的标准语的语文教学。(摘自《华文教学概论》 郭熙 主编)

【来源:中国华文教育网】

不专心地上着课,翻到一个课文,就标签起来回家读,结果读到我流眼泪……

------〈浮云〉严文井

最感触我的一句话是:“生命的意义是什么?……活着就不能像过眼的烟云。”

起初我也像里面的主角-浮云,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,看到故事的尾端才领悟。

这么好的一篇文章,幸好被我发现,老师铁定没打算要教。
 
为人们做点事。

没有评论: